新聞熱線:029-89370002
10月8日電(記者 上官云)“秋分早,霜降遲,寒露種麥正當時。”在二十四節氣中,緊隨秋分之后的是寒露。 它的到來,也意味著氣溫進一步降低,秋高氣爽,一副深秋的美麗畫卷在大地上徐徐展開。在忙碌的農事活動之余,人們飲酒、登高,迎接寒露的來臨。 寒露:季秋時節開始 寒露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,屬于秋季的第5個節氣,也意味著季秋時節的正式開始。隨著節氣的變化,大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列隊向南遷移。 資料圖:寒露節氣,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縣城旅游景區內出現冰掛景觀。武雪峰 攝 從歷法上看,寒露是干支歷酉月的結束以及戌月的起始,一般在公歷每年10月8日或9日,太陽到達黃經195°時。 它的一個重要特征便是露水快要凝結成霜。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提到的那樣——“九月節,露氣寒冷,將凝結也。”此外,有一句諺語是“寒露過三朝,過水要尋橋”,也說明寒露溫度下降之快。 寒露一過,太陽高度繼續降低,氣溫逐漸下降。白露、寒露、霜降三個節氣,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。如果說白露時暑氣尚未完全消退,那么“寒露”則標志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。 登高欣賞秋景 寒露帶走了夏的炎熱,欣賞秋景成了此時人們的習俗之一。 比較常見的方式是登高、賞菊。在北京,景山公園、八大處、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,幾乎每年都會吸引眾多的游人 秋天正是菊花開放的好時候,和大多數春夏盛開的花不同,菊花是反季節的花,越是霜寒露重,越是菊花開得最艷麗的時節。 由于日期與重陽節臨近,有的地方在寒露有“飲菊花酒”的習俗。據悉,在寒露這一天,古人還要取井中的水來浸造滋補五臟的丸藥或藥酒。 資料圖:寒露時節,收割機正在忙碌收割水稻。高曉平 攝 “寒露時節人人忙,種麥、摘花、打豆場。”此時,天氣對秋收很有利,人們往往忙著迎接豐收。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,成熟期在寒露前后,故名“寒露蜜桃”。 吃蜂蜜、梨等可滋陰潤燥 寒露時節已臨近深秋,這也是個吃螃蟹的好時候,只不過過敏體質、胃寒者等人不宜多吃。另外,螃蟹忌與柿子同吃,以免生成胃石。 寒露后,氣溫降低,人們會特別關注飲食與養生。民諺稱“白露不露身,寒露不露腳”,就是提醒人們關愛自己不要受涼。 秋季氣候干燥,肺、呼吸道等比較容易受到傷害,大家會對日常飲食作出調整,比如吃梨、蜂蜜來滋陰潤肺,保證身體健康。百合、芝麻等食物也會在寒露前后食用,但不算普遍。 在民俗專家高巍看來,秋天雖不像春天那樣生機盎然,但秋高氣爽、層林盡染,也有一番動人的美景。 “多年來,在記憶中,秋天可能略顯蕭瑟。但無論是飲食還是游玩,大家依然能從中尋找出樂趣,這也代表了從古至今人們熱愛生活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。”高巍稱。
《文化藝術報》前身創刊于1958年1月,陜西省文化局、陜西省文化廳主管主辦。2000年底,劃歸陜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主管、主辦,省內極具權威性、影響力的省級文化藝術行業綜合資訊周報。2019年起每周一、三、五出版。主要面向文化藝術界專業人群,政界、學界、企業界文化人群及都市人群。報紙傾力傳播陜西及西北地區優秀文化,及時反映文化藝術界熱點信息。主要欄目:要聞、資訊、高端訪談、深度、文史、書畫、非遺、演藝、群眾文化、收藏、 副刊、閱讀、作文、攝影。隨機欄目可隨文而設。
報社地址:710016 西安未央路169號銀池品智天下B座2單元9層 (地鐵2號線鳳城五路D出口北200米)
《文化藝術報》編輯部郵箱: [email protected] 熱線電話:029-89370002
郵局征訂代號:51-20
主管主辦:陜西人民出版社 版權所有:文化藝術報 聯系[email protected] 電話:029-89370002 法律顧問:陜西許小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徐曉云 劉昕雨
地址:西安未央路169號銀池品智天下B座2單元9層 陜ICP備16011134號 技術支持:錦華科技 網站統計